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章 汴梁之变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/>
    皇帝转念一想: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,此时正屯澶州(今河南濮阳西);枢密使郭威,此时在邺城(今河北省临漳县)留守,以防契丹入侵。此二人素与杨、史等联络一气,如果他们听说此事,定会率军进京,反正已经杀了那么多人,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将他们也一并除掉。其他各州节度使、刺史与杨、史等人交往不多,应该不会与朕撕破脸面,只要加以安抚笼络,予以利益,定会安稳。

    遂遣李业的亲信供奉官孟业,身带着密敕,令李业族弟澶州节度使李洪义,伺机斩杀王殷。也遣使密诏,密授邺都行营马军指挥使郭崇威,步军指挥使曹威,令他们诛杀郭威及监军王峻。

    诸事皆已安排妥当,少主刘承祐携李业、聂文进等人一同上朝。刘承祐端坐龙椅,高高在上,此时只觉得大权在握,心中不时一阵激荡。

    于是,命宰相苏逢吉掌管枢密院,执掌兵马大权。前平卢节度使刘铢,任开封府尹,肃清余孽;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李洪建,司侍卫司事,警卫京城;客省使阎晋卿,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之职,护卫皇城。

    刘铢索来生性残忍,又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,与杨邠、史弘肇、王章、郭威等人也有隔阂。既任开封尹职务后,便与李业一合计:反正皇上已暗中派人,密谋诛杀邺城郭威等人,斩草必要除根。想到这里,便又命人带兵来到了郭威、王峻在汴梁的家中。

    原来乾祐三年春,朝廷听闻北方契丹正厉兵秣马,对中原蠢蠢欲动,众人商议,少主刘承祐命大将郭威带兵留守邺城,以御外敌。

    古时但凡有大将领军在外,京城之内必须留下家人,算是为质,以防拥兵自立。后汉少主刘承祐对郭威也不信任,便要求其留下亲属,只带着养子郭荣率军离开京城。

    这才出现了上文所出现的郭府满门屠戮,老少无遗的惨案。

    其实,少主诛杀杨邠、史弘肇、王章等人也不算为过,这些人中除郭威外,其馀均为蛮横无知、贪暴残酷之徒。

    史弘肇残暴绝伦,他掌握禁军兵权,警卫都邑,只要稍有违犯法纪,不问罪之轻重,便处以极刑。甚至太白星白昼出现,因为有人仰观,就被处以腰斩。有一百姓因酒醉与一军士生冲突,也被诬以妖言惑众而斩。至于断舌、决口、抽筋、折足等酷刑,几乎每日不断。

    王章任三司使负责理财,只知暴敛,致使百姓因此而破产者比比皆是。旧制,两税征粮时,每一斛加收二升,称之为“鼠雀耗”,而王章命令加收二斗,相当于以往的十倍。

    这些武夫悍将,个个专横跋扈,议论朝政时,吵吵嚷嚷,大呼小叫,只知舞枪弄刀,却根本不懂安邦定国的道理,有时争吵起来,甚至动刀动剑,几乎杀人。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,这才使少帝刘承祐难于忍受。

    可郭威在内处事公明,忠于皇室;在外整顿军务,抵御外敌。偏偏也被小人唆使,惨遭灭门,真可谓是不白之冤啊。

    还好上天不随人愿,一道惊雷降世,将千年后的灵魂注入到那孩童的体内,得以侥幸存活,历史也就在此刻生了偏离……

    大唐玄宗时,安史之乱让盛世走向衰败,各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,唐朝李氏名存实亡。唐末,朱温弑杀唐帝,自立为皇,号为梁朝,史称后梁。在此之后,北方中原大地上,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兴盛更替,名为五代。而华夏江南、川蜀等地,也相继出现十个政权,历史合称十国。

    后来,后周大将赵匡胤乘世宗柴荣早逝,动兵变,黄袍加身,建立宋朝。后经太祖、太宗两代不断征伐,逐渐统一乱世。但北方少数民族也相继建立政权,并不断想南下入侵,问鼎中原。宋朝每代皇帝都派兵抵御,但胜少败多,不得已愿提供岁币,与之议和。

    真所谓:天地闭,贤人隐,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,其狡且黠者,挟诈力以欺凌人世,一或得志,即肆意妄行,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铤而走险,虽夷虏犹尊亲也;急则生变,虽骨肉犹仇敌也。

    时间再次回到当下,郭子此刻还在郭府之中,虽然五代的历史不是很清楚,但他也知道后面宋元和明清:那一段历史真是屈辱不堪,更是让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。

    这孩子本是厨娘之子,生父都并不知晓,恰似那泱泱历史中的一抔尘土,既然上天让我重回乱世,我誓要扫清寰宇,踏平胡虏,无卖地求荣,无岁币议和,无靖康之耻,无崖山之殇,再造一个盛世华夏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他心潮澎湃,热血沸腾,紧紧攥起拳头,历史将在他的手里改写……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