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卷 养精蓄锐 第十一章 联产承包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过年后,地里还没有什么活的时候,白静凡他们村各队开始丈量土地,把队里的地按人头分到脓,由脓管理:管理责任归脓,地里收成归集体,农具、牲口分组管理及使用,以产量多少计算工分。这种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管理土地的积极性,虽然当年发生了旱灾,但在农民的努力下,小麦的亩产超过了400斤,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。

    下半年再次改革,实行“大包干”:田地管理归脓,土地所有权归集体,农具、机器(柴油机、深井泵)仍然分组管理及使用,自己维护,损坏后,自己维修,不能用,自己换新的,以后的一切与队里无关。并且要把牲口折价卖了,按地分钱。

    地里收成“交够国家的,留足集体的,剩下都是自己的”,不再有工分。开会时这么一公布,所有农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╠╠这地里的收成只要交了公粮,给队里留一部分,剩下的都是自己的,归自己处理。这,这可能吗?

    怀疑的农民一次又一次的询问队长,队长被问的都麻烦了,大喊了一声:“一会儿还让你们签字据呢,那些粮食你们如果不想要的话,就全交到队里”

    围在队长身边的农民哄得都散开了,都知道这是真的,不再问了。这个消息可把大家乐坏了,相互谈论有了这些粮食之后如何处置,有了钱如何处置。队长把承包协议发到每户手里,大家仔细的看着,上面规定了交每年多少公粮、提留、农业税,本次承包多少年不变等等。

    父亲兴奋的回到家,把已经睡觉的母亲叫醒(开会一般都是晚上),把白静凡和白静琳也惊醒了。父亲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,母亲也是非常的高兴,姐姐听不懂,白静凡当然是早就知道的。他们开始盘算怎么改良土壤,增加土地肥力。这时候他们发愁的是只有一个猪圈,到秋天积的肥不够怎么办。

    白静凡忽然想起村外道路上的那些低洼的地方,下了雨之后积满了水,时间长了都变成了黑水黑土,上世也有人就那样把麦秸洒到里面积肥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白静凡就告诉父亲,让他把麦秸洒到那些水坑里,让车压牲口踩的,过一、两天再起出来,不就是肥吗?

    因为没有这么做过,父亲不知道那样行不行,而且起出来之后那坑就更大了,别人肯定会有意见的。

    白静凡就说:“行不行,你试试不就知道了吗?这和在圈里积肥有什么区别,不都是有土、有麦秸、有水吗?你怕坑大了别人有意见,大不了在坑里再垫上土,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?再说了,就是不行不就费点麦秸吗?等起出来之后,再垫上土,这样既积了肥也垫了路,别人也不会有意见的。”父亲一听也是这个道理,就同意了白静凡说的这个方法,决定第二天试试效果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时间,人们更忙了,浇地、拉粪、除草、捉虫。比起上半年来,积极性又大大的提高了,也没听到谁像在队里干活那样叫苦喊累的,脸上都洋溢着激动的笑容,毕竟这些地是自己的,打得多,自己留下的就多。

    白静凡他们从小学到初中从这学期开始放秋假了,20天,因为老师大多是代课或者民办教师,家里都有地,到了秋收时,得干活呀,再者高年级的同学需要帮着家里干活的,毕竟这时的活太多,特别需要劳动力,学生虽然不能干的太多,但这毕竟也是劳动力呀

    这时的玉米要用小镢头刨,刨倒之后再掰棒子,等玉米秸晒得快干了,绑起来再拉回去。运输工具就是小拉车,要用小车把这些都一车一车的拉回去,是非常费劲,也非常慢的,只有那些家里有钱买了队里牲口的人家才会用牲口车来干这蓄。

    把庄稼收回去之后,还不算完,还得种:当时种地都得用耙子把地里的枝叶收拾干净,然后把粪拉到地里,卸成一小堆一小堆,这叫散粪;散粪之后就要浇地;等地里不泥(nì)了,开始洒粪,就是尽量把粪均匀的洒在地里;接着用hé’zi(人或牲畜拉的耕地用的工具,不知道怎么写)耕地,这是个力气活至少得两三个人拉才能拉的动(当然有牲口的用牲口拉),一个人在后面保着,一是控制方向,再者是控制深度;再接着叫洒地,将那些不平的地方整平;最后是种地,因为地是耕过的,比较软,一个人拉耧就行了,一个人在后面保着。

    白静凡他们是二年级,年龄还小做不了太重的活,但可以帮着掰玉米棒、包玉米皮、拔花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